2019/03/28
許多國家或城市每年會進行快樂指數的調查,提供政府或公益團體來評斷人民的身心靈狀態,2018年聯合國發表「可持續發展網絡」(SDSN)中有關「2018全球快樂報告」裡,前五名快樂的國家依次是芬蘭、挪威、丹麥、冰島與瑞士,全部座落在歐洲國家中。而在亞洲地區,台灣則在快樂國家的前三名行列裡,比前一年進步7名。
但即便台灣擠身為亞洲快樂的國家之一,有憂鬱傾向人數在國內則有逐步增加的現象。台灣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針對憂鬱症的調查裡,按人口比例估算顯示,有憂鬱症狀人口約有200萬人,佔8.9%,而其中重度憂鬱者,約125萬人,佔5.2%。不開心、沮喪感似乎開始伴隨國人,當人們開始驚覺快樂不見時,可能已經不小心陷入憂鬱的深淵!
當AI人工智能推出時、科技開始超越人的想像、生活水平越來越提升,按理人們的心裡可以獲得滿足,但事實上「快樂」一詞卻離人越來越遙遠,喜樂的心不再容易獲得,這件事可以從2018年耶魯大學在校內開了一堂「心理學與美好人生」的快樂課中得知,這門課吸引許多同學報名參加,意外造成創校三百多年上課報名熱烈的熱潮,讓開課教授訝異有許多年輕人想透過上課學習快樂如何取得。
聖經提到「喜樂的心乃是良藥」,也有許多雲彩般的見證,讓喜樂充滿在人的心中時,所得到的是身心靈上的滿足。向來以心靈預防工作為基礎的蒲公英希望基金會,在5月開設「找回快樂的四堂課」,四堂課依序包含 「拼貼自我-撕畫拼貼課」、「栽種希望-園藝治療課」、「心之樹」補網快樂的瞬間-文創飾品課、「積沙快樂-沙畫藝術課」,每一堂課透過不同的藝術創作、手作、思考、體驗讓人感受心靈紓壓,期盼邀請上課的學員們都能感受到快樂的氛圍,獲得愉悅的心情,讓學員能達身心靈健全的目標。
蒲公英希望基金會至1995年成立以來,以「散播祝福‧分享愛」為宗旨,每月發行免費月刊,傳遞的是愛的故事、表達愛的語言、實踐愛的行動,以感動故事陪伴許多讀者經歷人生高山低谷,也陪您渡過快樂的四堂課。